北京淘宝美工 淮海战役:中央为什么任命邓小平为战役总前委书记?
发布日期:2024-11-11 13:01 点击次数:81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历史上的著名四大战役。淮海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近80万人,这场战役,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协同配合作战,为了取得战役胜利,专门成立战役总前委员会。
淮海战役期间,中央为什么任命邓小平为战役总前委书记?
指挥权交给邓小平
淮海战役规模之大,光从时间上讲从1948年11月初持续到1949年1月初,在这场战争中,我军歼灭敌军约55.5万人,解放军伤亡13.4万人左右,是解放战争历史上解放军人员伤亡最重,歼灭敌人数量最多,战争影响力最大的战役。
在“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条件下,解放军克服困难,以少敌多,取得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同时得益于正确的战略部署。
淮海战役的战略价值在战争史上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淮海战役胜利三十八年之后,在新华社的报道中,美国的一些军事院校,将淮海战役的作战历史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对此还专门邀请我国的军事专家进行讲座介绍。
英国的元帅在进行新中国的参观时,对淮海战役的战果也连连惊叹,称之为“了不起的奇迹”。苏联斯大林在听到淮海战役胜利之后,也倍感惊叹,派苏联驻华大使在中国了解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战争的胜利带着众多因素的综合考虑,粟裕、刘邓都是当时作战的重要指挥人员,但是最后的指挥权毛泽东正式交到邓小平手里,“指挥权交给你了”,这句话是如何促使邓小平统筹两路大军完成大规模的淮海战役的呢?
设立总前指挥的前夕
新中国成立之后,设立开国十大将军,粟裕位居其中。当淮海战役胜利之后,毛泽东曾经说过,粟裕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了头等大功。
作为具有军事才能的人,粟裕在团战指导上有胜人一筹的作战能力跟作战风格。古人云下象棋要走一步看几步,在决定作出一步的时候,后续几步的布局跟对方的布局都能够分析清楚。粟裕作战也是这样的。看几步走一步,所以能够抓住作战的主动性跟积极性。
后期在安排进行防御作战的时候,蒋介石曾经想要任命白崇禧为作战总指挥,但是聪明的白崇禧认为国民党的战争呈现出被动的局面,在战役中取得胜利的胜算不高,所以他拒绝出任总指挥。由此,在审时度势之后,取得战斗中的主动权是要求高度的战略眼光的。
作为常胜将军的粟裕在进行济南战役之后,解放军占领济南,首次攻克国民党派重兵把守的城市,开始瓦解国民党的重点防御计划。
在济南战役的过程中,国民党调派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但是解放军的势头正盛,战力凶猛,受到解放军威慑,17万余人的兵团,在华东野战军的阻击过程中在不对的前沿阵地徘徊不前。在粟裕指挥打完济南战役之后,这三路军队的增援还没有支援到位。
济南战役胜利之后,山东的大部分地区纷纷解放,虽然济南内部的巷战还在持续,但是粟裕开始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提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央提出作战思想“歼敌主力与长江以北”,粟裕的淮海战役构想,得到了中央的支持。
进行淮海战役,牵扯到两大野战军的统筹协调,这个时候,对于总前指挥的必要性便浮出水面。
在多次的斟酌跟探讨之后,中央军委做出淮海战役的命令。淮海战役在国民党的称呼为“徐蚌会战”,战役的核心是围绕徐州、蚌埠这两个地方展开。
华东野战军及中原野战军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在后勤供应,物资筹备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安排。中原野战军在战争之前发出号召“配合友邻兵团,歼灭大量敌人,全部解放中原”的动员令。
邓小平还统筹进行传达中央政治局的精神,动员各级党委进行纪律、组织,反对地方主义及游击主义的教育,从思想上及战备统筹上进行全面的布局。
中原野战军的主力在各个纵队,在战役指出,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华东野战军歼灭被围困的兵团。而作战的核心是要切断徐州、蚌埠线,让中间的兵力无法向南逃脱。
11月10日,徐蚌作战命令下达,中原野战军的3总队跟9总队全力以赴开始向徐州发起进攻。15日,解放军占领了徐州南部的铁路线将近200公里。这样使得守在徐州的杜聿明的军队被包围在其中,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围歼之势。
淮海战役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大片的战争影响,中央军委成立总前委,起初淮海战役的战斗构想是粟裕提出的,粟裕担任总前委的指挥顺理成章,但是粟裕主动把总前委的指挥职位让出去,希望邓小平担任。
邓小平早年的革命经历、坚定的党性、实现人民解放的决心、高超作战能力、具有前瞻性的谋篇布局意识,都是中央军委考虑他为总前指挥的原因。
坚定的党性与解放的决心
邓小平早年15岁离家,17岁接受新思想,献身党的事业,美工兼职积极在安排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不管是白区的斗争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邓小平都能够做出高标准来。
此外邓小平跟刘伯承千里挺进大别山,在作战思想跟战术上,表现出惊人的能力跟吃苦奉献精神,坚定沉稳,高度自律,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深受军人敬佩,担任总前指挥,当之无愧。
邓小平担任总前委后,中央军委授意邓小平全权负责战局的部署指挥,不过受到当时的电台数量少等因素的制约,邓小平综合考虑后致电中央军委多对华东野战军方面进行作战指挥。
一方面避免因为设备的原因,造成展示信息沟通的滞后,另一方面保证中央军委对于作战大方向的把握,同时对于华东野战军,这样的领导方式也能够更为妥当。
总前委成立之后,邓小平担任总前指挥,这一安排使得淮海战役上具备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两大军的作战计划提升了战士的作战信心。两个军队的联合,不仅仅是增加了以北的军事力量,而是让作战能力瞬间翻了几倍。
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针对黄百韬进行战略总攻,经过十一天的激烈战斗,华东野战军全歼第七集团军,消息传到西柏坡,中央军委的各位领导无不庆祝这次胜利。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的协作,为夺取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调。
邓小平以坚定的党性及突出的能力,是作为总前指挥人选的部分原因,此外还有重要的原因是作战过程中实现全国人民解放的决心以及随时为人民解放事业现身的勇敢坚毅。
在针对黄百韬的作战胜利之后,粟裕跟刘伯承、邓小平才进行第一次会议。在此之前,几位军队领导并没有进行会面,只是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作战协商。
之前华东野战军在没有收到命令的时候会自动进行援助,听说刘邓军队在歼击黄百韬的军团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粟裕还主动派出四个总队进行支援。正是战场上的互相信任与团结协作,让两大军队的作战默契地进行。
这样的协同作战,离不开双方军队首长的协作意识,更离不开邓小平的有效沟通。
邓小平在指挥军队进行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过程中,表现出了革命军人的坚毅与英勇精神。黄百韬军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的精锐程度不言而喻。
对于歼灭这个军团要付出的代价,大家心里十分清楚。但是在开会的时候邓小平就鼓励各路作战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歼灭任务。”
而且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只要能够歼灭敌人这支军团,就算拼上中原野战军也是值得的,在此之后其他各路的野战军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渡江,取得解放战争的生理。这个时候的邓小平表现出了作为总指挥的大局意识与协调观念。
他反复向个纵队的领导强调作战的重要性,要贯彻中央的决定,要发挥不怕艰险的精神,像千里挺进大别山一样,为中原解放战争打好这一仗。
在作战过程中,刘伯承及陈毅的年纪稍长,为了能够多做一点,邓小平主动多值夜班,有相应的作战任务,也亲自向各纵队进行部署,对作战部队的进展全面进行掌握,了解督促各地区的作战进度,督促作战的部署。
邓小平凭借惊人的胆识与气魄,带领中原野战军顺利完成淮海战役的第二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作战的胆识与谋篇布局前瞻性
除了坚定的党性、大局头筹已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外,邓小平还具备前瞻性的规划跟未来谋篇布局的长远眼光。
总前军区的五位领导,包括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第一次在蔡洼村进行会晤,12月17日,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一天,接下来淮海战役要面对的针对杜聿明的作战并没有成为这次会晤主要讨论的主题。
反而像下象棋,将军成了主要的目标,五位首领主要讨论进行进一步的渡江作战计划。蔡洼村的小土房子面前,留下了五人的合影。他们的脸上是带着对未来的自信与希望的微笑。
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人的指挥下进行对黄百韬的作战的同时,华东野战军已经开始堵截杜聿明的徐州出援部队。黄维兵团全部歼灭之后,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开始针对杜明明集团进行打击。
邓小平意识到位居永城的战略地位。他直接对接豫皖苏军区司令员。了解守城部队的情况后,邓小平进行简洁的说明,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永城的重要性,必须在大部队进行增援之前,守住永城的大门,绝对不能让敌人占领。
就算是打到最后只剩一个人,也必须守住永城。
解放战争的大势之下,每个地区的驻军都深明大义,永城的军队果然迎来了杜聿明先头部队的猛攻,但是永城的军队不负众望在一天一夜的狂轰滥炸中守住了永城的城门。增援部队赶到,杜聿明的军队被关上了南窜西逃的大门。
平津战役中“围而不打”的决策将北平围困其中,黄维兵团苟延残喘,杜聿明军队被包围,蒋介石看着自己的精锐被分崩离析的牵制,也无兵可调,无可奈何。
1月10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取得胜利,全歼杜聿明的全军20万余人。淮海战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邓小平作为总前指挥顺利完成作战任务。